寫作時,必須且一定要「思考」。
而思考當中,又涵蓋了邏輯、道理、並且抓住核心主題,然後組織,接著下筆。
每當你們嚷嚷著「不會寫,想不出來,這什麼怪(爛)題目…」時,
說好聽些,是因為你的思考迴路打結了。
說難聽點,就是你根本不想動腦筋,想。
於是逃避的藉口,幻化成了口中的牢騷。
再者,搪塞個靈感不來的理由,雙手一攤,你拿我怎麼辦?
寫作時不能端賴靈感救急,靈感絕對不會是你寫作的最佳伙伴,
它出現的機率,如同流星,一閃即逝。
如果你執意苦苦守候著難以捉摸的流星,而放棄了恆常出現在夜空裡的點點繁星
,那麼真的可惜了,你總是錯過身旁俯拾即是的美好。
所以少了引導,你如何開啟這一頁?
閱讀。
它可以撐大你的視野,當你的幅員遼闊了,就不再請出一號男主角「總是小明」
依樣畫葫蘆出現在不同題材的文章裡,繞著同一個主題重複再重複的鬼打牆,
硬是把自己逼進一個毫無退路的死胡同。
要記得,我們永遠都不足。所以動機明確,因為閱讀,所以閱讀。
不要以為你的閱讀護照上填塞了滿滿的書單認證,
就表示你飽讀詩書、博覽群籍。即便你有過目不忘、耳聞則誦的能力。
生有限而知無涯。
有時候我們像極了井底蛙,攬著一口井的天空而沾沾自喜。
於是便忘了自己的優勢。忘了,青蛙與生俱來的跳躍能力。
所以當有人建議你應該跳出去時,你卻懷疑起自己的能力。
我可以嗎?
於是遲疑與懷疑困頓了你的腳步,萬一的恐懼又加深了這口井的深度……
然後自我催眠,接著安於現狀,最終有限的時間讓你攤成一具白骨,
成了這口古井永恆的守護者。
只有跳出這口井,你才會知道,自己的能力;
只有跳出這口井,你才會看見,這個世界的雄偉壯麗。
改變總是細微且漸漸,流沙般的時光卻又讓你驚覺只是一瞬間。
怎麼,一轉眼,就要告別伴我成長六年的小學?
可是依稀記得,昨天,不是還淚眼汪汪死命的巴著媽媽的大腿,
任性的喊叫著不要上學?
成長勢必要面對衝突帶來的矛盾。
有時候你寧願無限期地自動延長假期不去學校,有時候你卻又那麼懷念跟同學相
處的美好。
規律與隨性,制約與自由。
情境上的轉換總是讓你陷入無法自拔的泥淖,於是你又開始懷念起純粹的美好。
不可避免的,必須面對的,我們正在成長。
這是一個”曾經”小六生的造句。
當我慣性的右手正準備打叉畫押時,在筆尖觸及紙張前我迅速收手了。
這句話,錯了嗎?
教育部成語典「一成不變」解釋:用在「毫無變化」的表述上。
來吧!分析一下這個句子,衣服從小到大(小六)都一成不變,指的理應是同
一件衣服。
轉折來了,「但」有小一點。
是的,「變化」出現了。
這句話正好透露出,他長大了,所以穿不下了。
於是乎,長大的改變正好與「一成不變」的原意牴觸了,所以最後結果,
叉叉還是劃押上了。
轉個角度,如果是創意造句,我肯定給他第一名。
「我的衣服從小到大都一成不變,但有小一點。」
我看到了這個句子中的純粹,也看見了這塊璞玉透著微微的光芒。
所以修飾,所以琢磨,所以作文。
所以,不足的,我們努力閱讀。
留言列表